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,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。作为大学生,课堂是学习的主要场所,规范的课堂礼仪,不仅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,还有利于我们营造更好地课堂氛围,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。
一、课前礼仪
1.按时到达
应提前规划好时间,确保在上课铃响之前到达教室。这不仅是对授课教师的尊重,也是一种自我管理能力的体现。在早上有课的情况下,要合理安排起床、洗漱和早餐时间,避免匆忙赶路甚至迟到。
2.准备好学习用品
进入教室后,应迅速将书本、笔记本、笔等学习用品摆放整齐。这能让自己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,避免在上课过程中翻找东西发出噪声干扰他人。
二、课中礼仪
1.尊重教师
当教师进入教室时,全体同学应起立向教师问好。这一简单的行为表达了对教师的敬重。在课堂上,要认真听讲,积极与教师互动,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清晰。
2.保持安静
要做到“手机入袋”,避免在课堂上接听电话、玩游戏或刷社交媒体。此外,不要在课堂上交头接耳、窃窃私语,以免影响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学习。
三、课后礼仪
1.有序离开
下课铃响后,不要急于冲向教室门口。应等待教师宣布下课,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后,有序地离开教室。如果有问题需要向教师请教,要礼貌地排队等待。
2.卫生管理
在离开教室前,要注意“课间环保一分钟”,将黑板擦净,整理好讲台,关闭教室电脑、关门、关窗,随手带走脏物,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。
课堂礼仪是对尊师重道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。让我们从每一堂课开始,知礼、守礼、学礼、用礼,共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,共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。
(文/张心如 图/徐勇)